柴油和氢属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基础。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研究员王峰团队提出并在实验中实现了以一种利用光能(太阳能或人造光源)和生物质下游产品为原料,制备柴油和氢气的设想。相关论文发表于《自然—能源》杂志。
生物质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直接或间接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般取材于农林废弃物、生活垃圾及畜禽粪便等,可通过物理转换(固体成型燃料)、化学转换(直接燃烧、气化、液化)、生物转换(如发酵转换成甲烷)等形式转化为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由于生物质能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廉和碳中性等特点,迫于能源短缺与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全球水资源情况却不容乐观。联合国发布的《2018年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显示,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消费方式转变等因素,全球水资源的需求正在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而这一速度在未来20年还将大幅加快。《报告》还指出,未来数十年,水质还将进一步恶化,对人类健康、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威胁将只增不减。
秸秆焚烧,是生态治理的一大难题。为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改善海南农业生态环境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海南省农业农村厅近日下发《关于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2019年实现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0%;力争到2020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实现秸秆全面禁烧目标。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产生约9亿吨的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如果以这些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替代化石资源,可以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的同时修复和保护自然环境。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安徽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提交了《关于生物质资源替代化石资源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在刚结束的“两会”,氢燃料电池产业引起代表们热议,人大审议后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修改的一条是补充了“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同时,发改委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修订版)中也相应增加了“加强城市停车场和新能源汽车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内容。这意味着国家层面开始重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
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李晓鹏在政协经济组驻地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生物质发电产业长远发展应该逐步摆脱补贴、走向市场,但现阶段综合考虑行业属性、发展阶段以及环保压力等因素,扶持政策不宜作重大调整,而应坚持“稳补贴、稳发展、稳预期”的总体思路,谨防政策转向过猛,伤害行业发展根基甚至影响环保攻坚战。
2018年11月,欧洲环境署发布报告《2018欧洲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该报告数据显示,随着一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它们已经开始得到大范围的商业化应用,且可再生能源对欧洲能源转型做出了重大贡献。 按照既定路线,欧洲光伏(PV)发电、沼气发电和用于供暖和制冷的固体生物质等技术的应用规模已经达到或接近欧盟各国在2010年起草的《国家可再生能源行动计划(NREAPs)》中所预测的2020年水平。2017年欧洲生物质能源发电装机累计容量达到36.74GW,同比增长3.43%。
今天燃料电池概念股再次集体暴动,截至收盘时,长城电工、鸿达兴业、安泰科技、康盛股份、蠡湖股份、全柴动力和星云股份等涨停,在大盘平盘的情况下,板块中超9成个股上涨。而根据Wind系统,燃料电池指数(884166)从去年10月探底后至今三个月的时间涨幅已超过40%,同期上证指数的涨幅还不到6%。
“国外生物质热电联产设备规模较大,自动化程度高,工艺较复杂,主要以供热、发电和合成燃料为主……在有些国家,生物质热电联产已成为目前最主要的能源利用方式。”山东大学董玉平教授在近日召开的 “2018—POWERCEC第九届中国生物质综合利用发展论坛暨发电技术交流会”上表示,伴随国家能源局今年1月发布《关于开展“百个城镇”生物质热电联产县域清洁供热示范项目建设的通知》,我国生物质能源行业掀起了热电联产技术研发热潮,众多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纷纷加入生物质热电联产实践行业。